41年不了变电情

——记漯河供电公司英章变电站站长王建起

期次:第2135期    作者:□ 翟晓璐 杨书军   查看:1238

  4月11日,他像往常一样,微笑着向大家点头打招呼,然后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,一丝不苟地巡视设备,坚持他41年雷打不动的习惯。
  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,却成为漯河供电公司第一个运行技师。41年来,他安于清贫、爱岗敬业、吃苦耐劳、乐于奉献,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责任的真谛。
  他就是河南省劳动模范、在变电运行岗位坚守了41年的老党员、漯河供电公司英章变电站站长———王建起。“我是党员,倒也要倒在‘战场’上!”
  1970,经家乡父老推荐,王建起成为平顶山王岗变电站一名普通的变电运行工。
  1996年,王建起被调到英章变电站基建工地。为了准确掌握变电站隐蔽工程的建设情况,给以后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,他坚持吃住在站,有时候一杯水、一包方便面就是一顿饭,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,整理图纸、资料,监督、检查安装设备,严把设备的安装质量关。他发现110千伏隔离开关触头不合格、10千伏封闭母线支持瓷瓶有裂纹,监督建设安装单位进行更换,保证了一次设备的安装质量。英章站投运时,正赶到夜晚,天气十分寒冷,他冒着严寒在户外细心巡视设备。在220千伏设备投运时,他发现PT辅助线圈接线柱严重放电,接线盆内冒烟,便立即赶到主控室汇报,及时采取措施,避免了PT烧坏事故的发生,使得送电工作顺利进行。
  2000年夏季,漯河地区普降暴雨,英章变电站院内积水近50厘米,严重威胁着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。他带领全站人员日夜抗洪排水,几次累倒在抗洪现场,大伙含泪劝他休息,他说“我是党员,倒也要倒在战场上!”然而就在这节骨眼上,他却接到了父亲病重的电话。面对这两难的抉择,他坚定地选择了留下。做出决定的那一刻,泪水、雨水交织着在他脸上流淌……“我不孝顺呀,父亲临终之际也没能跟我说上话!我们祖辈都是农民,很珍惜自己的工作,老觉得不能因为家里事情耽误了工作。”事隔多年,王建起诚恳地说。
  “安全比天大”根植于心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,自参加工作以来,王建起累计倒闸操作近10万次无差错。他先后在漯河变电站、英章变电站当了29年的站长,其间,这两个变电站没有出现过一起责任事故。
  “王建起在哪里,哪里的工作就是做得最好的,非同一般的责任心使他创造了奇迹。”漯河公司输变电运行部书记王世荣这样评价王建起。
  “安全比天大”,是王建起从事变电运行工作41年来根植于心的坚定信念。他明白,“成在安全,败在事故”;他更明白,“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。”在平时的工作中,要求别人做到的,他首先做到;要求别人不做的,他坚决不做。他悉心做好技术上的“传、帮、带”,通过考问讲解、反事故演习等形式,把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站里的年轻人。
  他常年坚守岗位,严把安全关,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。平时,只要站内有操作,不论大小、早晚,他都要亲临现场。
  一天傍晚,他发现一根极细的灰色丝线缠绕在了设备母线上。为防下雨线路短路造成停电事故,他立即打着手电筒爬上梯子,亲自用绝缘棒处理了5个小时,才把那根丝线取下。当晚,一场大雨倾盆而下,大家佩服之余,无不对他的责任心肃然起敬。多年来,发现设备缺陷千余次,其中重大缺陷几十次,避免了多起事故的发生。“欠你们的情,退休后我一定加倍偿还!”
  王建起一心为了工作,欠家人的却太多太多。是个典型的“一头沉”。
  前些年他的爱人在老家拉扯着3个孩子,既要赡养老人,又要侍弄责任田,他没帮过一下忙。爱人进城后,为了更好地工作,他把家安在站里一间小平房里,一张大床挤了5口人,一住就是14年。这当中有几次分房的机会,他都让给了别人。
  他的大女儿上初中时,每晚放学要经过一段1000多米的荒野,由于没有大人接送,小姑娘总是战战兢兢。一次走到半路,一个黑影猛地窜出来,把她吓坏了,好长一段时间不敢走夜路。为此,王建起愧疚了很久。
  去年10月的一天深夜,他的爱人突发阑尾炎,疼得在床上直打滚,邻居给他打电话,他正在工作,就把爱人托付给了孩子的姨妈。后来,站里一个员工有事请假,他又主动替班,直到爱人出院,他也没能到医院看上一眼。而同事们家中有事,他总是主动帮助。
  不久前,员工王素焕孩子有病,作为站长的他二话没说就顶班上岗。一个月下来,连续紧张的值班和站内管理工作使他一下子瘦掉了10多斤。笔者采访他的最大感受是,王建起心肠好,让人感动的事太多了,站里员工都能说上几件。今年8月,王建起就要退休了,他动情地告诉笔者者:“这辈子,我亏欠家人太多,等退休后一定要加倍补偿他们。”
  老牛已知夕阳晚,不用扬鞭自奋蹄。虽然就要退休了,但王建起仍然在变电运行岗位上忙碌着。工作一分钟,敬业60秒,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默默无闻、甘于奉献的情怀。